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|烽起“磐石”传薪火——东北抗联创建地的振兴新篇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|烽起“磐石”传薪火——东北抗联创建地的振兴新篇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|烽起“磐石”传薪火——东北抗联创建地的振兴新篇盛夏时节,小雨淅沥,红石砬子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。路边几株紫斑(zǐbān)风铃草,低垂(dīchuí)着白色花冠,在风中摇曳。爬过一段石阶,一个土坑赫然(hèrán)映入眼帘。“这是地窨子,当年抗联(kànglián)战士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。”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队队员谭晓明说。
从吉林省磐石市区出发,一路向西约20公里,就是红石砬子抗日(kàngrì)根据地遗址(yízhǐ)。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与成长的摇篮,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(dōngběidìqū)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。
这是6月20日拍摄的一处位于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中的房址。新华社记者王帆 摄
1932年秋,杨靖宇被派往南满,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(yóujī)队,创建了以磐石(pánshí)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。
“太爷爷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。”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,大学毕业(dàxuébìyè)后选择到吉林工作。“大四(dàsì)那年,我重走抗联路(lù)的第一站就是磐石,一路上听(tīng)老爷爷讲抗联故事。”他感慨道,这些年过去,磐石百姓对抗联的记忆不但没有模糊,反而愈加清晰。
为走好新时代(shídài)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,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磐石以“红色引领、绿色(lǜsè)赋能、高质量发展”为理念,不断推动兴业、强县、富民一体发展。
磐石市位于沈吉高速沿线,与长春市和吉林市呈百公里三角之势(zhīshì)。独特(dútè)的区位条件,为当地发展旅游带来便利。
实施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本体保护系统工程,开发以抗日斗争纪念馆、漫红岭等(děng)为载体的(de)红色研学线路……近年来,磐石以“红”为脉,大力发展全域(quányù)旅游。
“构建‘红色+’多业态发展(fāzhǎn)新格局。”磐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红秋说,2024年(nián),磐石接待游客(yóukè)17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8.5亿元,其中红色旅游人数占比七成以上。
红色文旅传扬着不屈的革命精神,黑色土地孕育(yùnyù)着丰收的希望。
在磐石南部(nánbù)的宝山乡(xiāng),北锅盔村“因果而兴、因果而名”。站在山坡望去,300公顷的锦绣(jǐnxiù)海棠林郁郁葱葱。村党支部书记栾仁生说,村子因近水(shuǐ)、环山的地理条件,适合果树生长,在多年品种更迭下,锦绣海棠成为大规模种植首选,村子被誉为“关东红果第一村”。
6月20日,北锅盔村党支部书记栾仁生正在果园里疏枝。新华社记者王帆 摄
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磐石加快科技兴农、绿色兴农步伐,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推出新产品,同时力促(lìcù)成果(chéngguǒ)转化,做好“三产融合”文章。
在北锅盔村不远处的一座(yīzuò)厂房里,“90后”杨尚宾正在谋划着新(xīn)上两条生产线。2016年返乡创业(chuàngyè)的他,在政府支持下,建冷链、买设备、搞研发(yánfā),公司推出的果酒、果脯、果茶等产品,上市后大受好评。
“今年收果规模要翻倍了(le)。”杨尚宾兴奋地说,“家乡天地广阔,创业大有可为(dàyǒukěwéi)。”
走在磐石街头,街巷整洁、烟火升腾,新风(xīnfēng)新貌令人振奋。2024年,磐石获得全国(quánguó)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(qū)、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多项荣誉;连续13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;推进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,培育壮大碳纤维等新兴产业(xīnxīngchǎnyè);完善(wánshàn)城市空间规划,建设绿水长廊34公里,持续提升人居品质……
“让抗联精神成为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。”磐石市委书记王萍萍表示,未来将严把特色农产品品质关(guān),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,努力实现“红城黑土出好物、诚信优质在(zài)磐石”的目标,谱写(pǔxiě)革命(gémìng)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盛夏时节,小雨淅沥,红石砬子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。路边几株紫斑(zǐbān)风铃草,低垂(dīchuí)着白色花冠,在风中摇曳。爬过一段石阶,一个土坑赫然(hèrán)映入眼帘。“这是地窨子,当年抗联(kànglián)战士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。”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队队员谭晓明说。
从吉林省磐石市区出发,一路向西约20公里,就是红石砬子抗日(kàngrì)根据地遗址(yízhǐ)。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与成长的摇篮,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(dōngběidìqū)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。
这是6月20日拍摄的一处位于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中的房址。新华社记者王帆 摄
1932年秋,杨靖宇被派往南满,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(yóujī)队,创建了以磐石(pánshí)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。
“太爷爷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。”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,大学毕业(dàxuébìyè)后选择到吉林工作。“大四(dàsì)那年,我重走抗联路(lù)的第一站就是磐石,一路上听(tīng)老爷爷讲抗联故事。”他感慨道,这些年过去,磐石百姓对抗联的记忆不但没有模糊,反而愈加清晰。
为走好新时代(shídài)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,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磐石以“红色引领、绿色(lǜsè)赋能、高质量发展”为理念,不断推动兴业、强县、富民一体发展。
磐石市位于沈吉高速沿线,与长春市和吉林市呈百公里三角之势(zhīshì)。独特(dútè)的区位条件,为当地发展旅游带来便利。
实施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本体保护系统工程,开发以抗日斗争纪念馆、漫红岭等(děng)为载体的(de)红色研学线路……近年来,磐石以“红”为脉,大力发展全域(quányù)旅游。
“构建‘红色+’多业态发展(fāzhǎn)新格局。”磐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红秋说,2024年(nián),磐石接待游客(yóukè)17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8.5亿元,其中红色旅游人数占比七成以上。
红色文旅传扬着不屈的革命精神,黑色土地孕育(yùnyù)着丰收的希望。
在磐石南部(nánbù)的宝山乡(xiāng),北锅盔村“因果而兴、因果而名”。站在山坡望去,300公顷的锦绣(jǐnxiù)海棠林郁郁葱葱。村党支部书记栾仁生说,村子因近水(shuǐ)、环山的地理条件,适合果树生长,在多年品种更迭下,锦绣海棠成为大规模种植首选,村子被誉为“关东红果第一村”。
6月20日,北锅盔村党支部书记栾仁生正在果园里疏枝。新华社记者王帆 摄
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磐石加快科技兴农、绿色兴农步伐,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推出新产品,同时力促(lìcù)成果(chéngguǒ)转化,做好“三产融合”文章。
在北锅盔村不远处的一座(yīzuò)厂房里,“90后”杨尚宾正在谋划着新(xīn)上两条生产线。2016年返乡创业(chuàngyè)的他,在政府支持下,建冷链、买设备、搞研发(yánfā),公司推出的果酒、果脯、果茶等产品,上市后大受好评。
“今年收果规模要翻倍了(le)。”杨尚宾兴奋地说,“家乡天地广阔,创业大有可为(dàyǒukěwéi)。”
走在磐石街头,街巷整洁、烟火升腾,新风(xīnfēng)新貌令人振奋。2024年,磐石获得全国(quánguó)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(qū)、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多项荣誉;连续13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;推进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,培育壮大碳纤维等新兴产业(xīnxīngchǎnyè);完善(wánshàn)城市空间规划,建设绿水长廊34公里,持续提升人居品质……
“让抗联精神成为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。”磐石市委书记王萍萍表示,未来将严把特色农产品品质关(guān),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,努力实现“红城黑土出好物、诚信优质在(zài)磐石”的目标,谱写(pǔxiě)革命(gémìng)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